余忆童稚时,准确地说是初一的时候,年级里专门请了医院的大夫、学校里的心理课老师来给我们上性教育课。当然,当时课程的名字肯定没有“性教育”这么直白,就如同女生把月经叫“大姨妈”、小情侣把避孕套称呼为“小雨伞”一般——这门性教育课自然也被冠以“生理卫生”的雅号——听起来那么科学,科学中又透出一丝暧昧。
当时的我们按生物学性别(sex)被分为两个教室,同学们的面部表情不尽相同:更多的是茫然、不少是羞涩、还有一些在交头接耳中带着几分坏笑。当年的我青涩无知,自然属于第一类。从那时起,在我的脑中,“生理卫生”一词就被冠上了“性教育”的帽子。一提到“生理”、一提到“生理卫生”,我就知道这是要说男女有别之事。
这种认知持续到大学本科,本人的专业是现代医学下面的一个分支。上到大二下学期时,我看到课表上出现了一门课,课程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——“生理学”,或者叫“医学生理学”;还有一门课叫“病理生理学”,大家一般简称其为“病生理”。
初次见到这课的名字我是不解的:当时的我已体验过男女之事,心想男女这点破事儿能当成专业课讲一个学期?终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,我才正确地认识到,“生理卫生”与“生理学”是两个有关系又不那么有关系的词汇。
闲言少叙,书归正文。 现代医学中有一类课程叫做“基础医学”,基础医学中大部分课程可以被分为两类:
一类讲形态,也就是这东西长什么样;
另一类讲功能,也就是这东西是怎么发挥功能和作用的。
下面是具体的例子:
解剖学:一提到解剖学,很多人联想到的就是要开刀、要切了。实际上,人体解剖学讲的是
正常的人体中用
肉眼能看到的结构和
形态。简单说,比如这叫胃大弯、这叫窦房结、这叫输卵管壶腹部、这叫前庭蜗器、这叫胸锁乳突肌。
组织学:组织学讲的是
正常的人体中用
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结构和
形态。简单说,比如主细胞、壁细胞、卵原细胞、小梁周窦。
生理学:回归到本文的标题。医学生理学实际上讲的是
正常的人体中组织、器官、系统的
功能。可以分为:呼吸生理、循环生理、消化生理,当然也有生殖生理。
病理生理学:在生理学前面加上了“病理”二字,讲的是
疾病中的、非正常的人体中组织、器官、系统的
功能如何发生异常和改变。
病理学:病理学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词,很多人看到这个词就以为病理学是研究怎么得病的。实际上在现代医学中,病理学也是一门形态学课程,讲的是
疾病中的、非正常的人体中细胞、组织、器官的
形态,在肉眼和镜下如何发生异常和改变。
很多恶性肿瘤的患者在确诊时需要把组织标本送病理,意思就是让病理科的大夫在镜下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,从而确诊或排除恶性肿瘤。是的你没听错,恶性肿瘤确诊的金标准是人工镜下观察,并不是CT、磁共振这些影像学手段。
说到这里我们得知,“生理卫生”这门课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讲,给青春期的男女们讲的其实是生殖系统的解剖学、组织学、生理学、病理生理学的简单、粗浅的知识,再加上一些法律、道德和青春期心理学的简单知识。
但是这样一门既有意义,知识涵盖面又广的课程,偏偏被冠以了“生理”这样“狭隘”的字眼,一方面以偏概全、另一方面无法突出主旨,最重要的,让不少大众听到“生理”二字便有性知识的联想。实在不知中国的初中性教育课为何如此冠名? 我看这门课倒不如叫《青春期的性与心理健康导论》,
落落大方,不要遮遮掩掩。(在中文的某些语境下,“卫生“一词的含义与”健康“一词等价,英语都译为health,如公共卫生(Public Health)、卫生健康委员会(Health Commission)、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(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)等)
北京大学也有一门不错的性教育通选课,几百人的大教室场场爆满,名字叫《人类的性、生育与健康》,这名字起得也好。
威望临近100,初次发帖,感谢各位看官耐心阅读至此。不胜感激。
2024年3月17日于家中
[ 此貼被时间序列在2024-03-17 23:17重新編輯 ]
赞(39)